新闻中心

公司以“恪求质量,竭诚服务”为宗旨

资讯分类
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
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。

首页 > 新闻详情

新闻详细

深度剖析|光伏:碳中和”第一主角“

2023-01-29 17:14

 

国家近些年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,尤其自2020年提出“双碳”目标后,新能源领域获得了更大的关注。新能源领域中,光伏表现十分亮眼。2022年7月7日,国际能源署(IEA)发布《光伏全球供应链特别报告》,认为到2025年,在用于光伏组件生产的关键部件上,世界将几乎完全依赖中国。

 

光伏制造可大致分为多晶硅、硅片、电池片、组件四个环节,2021年中国这四个制造环节的全球产量占比均在75%以上。

 

中国光伏强到何种程度?光伏是否真值得被如此看好?这个赛道是否具有长期的竞争力?近期,千亿市值龙头通威重磅发声,其所著《未来碳中和与人类能源第一主角》一书,深度分析了光伏的逻辑,将自身发展路径和对行业的判断和盘托出,把光伏新能源讲透了。

 

 

当清洁能源消费占到未来能源消费的80%以上时,太阳能、风能、水能、核能、氢能以及生物质能将扮演重要的角色。但是,哪一种能源会是其中的支柱?

 

答案无疑是太阳能。

 

太阳能无处不在,总量巨大。人们可以以极低的成本,获取这一零排放零污染的永续清洁能源。

 

在实现碳中和的道路上,能够真正充当主角的能源,应该是路径最短、转换效率最高、利用相对最方便的太阳能。

 

 

 

本质上,不论是传统的化石能源,还是风能、水能、生物质能等新能源,都没有跳脱出太阳本身,只是太阳能的不同表现形式。

 

既然太阳能无处不在,那么将分散的能量汇集起来,正是人类未来能源的主要来源之一。但我们此处所讲的太阳能,是指太阳辐射能的光电、光热和光化学的直接转化。特别是光电转化,即太阳能光伏发电,是最有前景的能源技术。

第一,技术原理最先进

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原理相比于其他能源则更为简便快捷。化石能源需要通过燃烧,先转化为热能,然后转化为电能。风能、水能需要将风与水的动能转化为机械能,再转化为电能。

 

而太阳能是从光子运动直接转化为电子运动,是从光到电的直接转化。这意味着光伏发电的原理最简单、先进。

 

第二,总量巨大

据估计,地球表面每日接收的太阳能相当于1亿桶石油所生产的能量,甚至太阳只要照射地球一小时,所积蓄的能量就足以供人类消费一年。

 

而且,这个巨大的火球已沸腾近50亿年。据物理学家预测,太阳的寿命约为100亿年,因此太阳还能照耀地球50亿年之久。太阳能几乎就是“永恒能源”。

 

第三,分布广

“阳光普照”一词将太阳能的属性描述得尤为精准。相比其他能源,太阳能是最易获得、最公平的能源。

 

我国全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的地区占国土总面积的2/3以上,具有利用太阳能的良好条件。这一点就连以“分布广”著称的风能都无法媲美,更不用说石油、煤炭等传统能源了。

 

第四,光伏发电最重要原材料的“硅”十分丰富

我国硅资源丰富,青藏高原东北部、江苏东海、河南偃师、宁夏石嘴山、湖北宜昌、四川乐山及广元、云南昭通等地区都存在储量达千万吨甚至亿吨以上的巨型硅矿,同时全国各地几乎都发现了高品位含氧化硅矿。

 

第五,应用场景广泛

不仅能建设集中型电站,还能通过建设分布式的小型电站,甚至在每家每户的屋顶安装电池组件进行发电。在航天航空、交通、农业、建筑、军事、城市照明等多个领域,都可以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。

 

甚至在远离人烟的沙漠、海岛,也会因为有了光伏发电而灯火通明。

 

这些属性,决定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。它是当之无愧的清洁能源第一主角。

 

 

 

10年前,每1KW的光伏发电设备和系统成本为 3万~5万元。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、技术迭代的不断加快、智能制造的迅速推广,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90%以上。

 

未来三五年,1KW的光伏发电成本还有可能降到 2000元、1000元,甚至更低。成本低廉、清洁无污染的光伏发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其居民接受,它的应用正在全球迅速扩散。

 

越来越多的光伏电站拔地而起,越来越便宜的光电并入电网。

 

2021年5月11日,国家能源局下发《关于 2021年风电、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》,提出2021年全国风电、光伏发电的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1%左右,后续逐年提高,确保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20%左右 ;同时建立保障性并网、市场化并网等多元保障机制,2021年风光保障性并网规模不低于9000万KW。

 

有了强大的技术与制造能力、足够低廉的成本和积极的产业政策后,那么到2060年,

 

中国社会到底会有多少光伏?

 

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、经济总量居全球第二的国家,以及世界第一的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,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时,整个能源体系中的光伏占比应该有多大?

 

人均光伏装机容量是多少?

 

回答这些问题不仅为我国实现碳中和树立了方向、确定了目标,而且影响着光伏产业的发展,因为它决定了清洁能源究竟将给我们的社会带来多大的影响。

 

 

《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(2016—2030)》提出,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在国家能源体系中占比将超过一半。

 

但业内诸多意见领袖都认为这个目标还是过于保守,因为光伏产业的发展是以指数形式增长的。

 

首先,碳排放将加重温室效应这一点毋庸置疑,为应对气候危机,我们需要同步升级能源结构。

 

其次,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同样适用摩尔定律。

 

在经过前期铺垫之后,未来的技术路径也将呈现指数级发展。到2050年中国的清洁能源占比将远远超过50%。

 

按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节点推算,中国清洁能源的占比至少要达到80%,其中一半将是光伏。在这个前提下,不妨做一道简单的算术题,算一算到2060年中国究竟需要多少光伏。

 

中国现在一年消耗石油约5亿吨,在全部能源消耗中占18.9%,也就是说如果将能源供给来源全部替换为石油,我们一年至少需要26.5亿吨的石油。

 

每 100GW 的光伏系统每年生产的电力,相当于0.5亿吨石油的等效能量, 所以如果我们现在将26.5亿吨石油全部替换为光伏,需要5300GW 的光伏装机容量(2020年,我国的光伏装机容量约为253GW)。全国约14亿人口,人均至少需要 3.8KW的光伏装机容量。

 

考虑到未来40年中国社会将全面发展,经济规模可能会翻一番甚至更多, 现代化水平也将不断提升,未来人均能源消费量也会迅速增加。

2019年美国人均能源消费量是我国的3.66倍(2019年,中国消费的能源约为 48.6亿吨标准煤,人口约14亿 ;美国在 2019 年消费的能源为41.63亿吨标准煤,人口约3.28亿)。如果我国在2060年人均能源消费量达到2019年美国的水平,那么, 到2060年,我国人均至少需要 13.9KW 的光伏装机容量。

 

假设2060年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光伏占到50%,那么未来人均至少需要6.95KW的光伏装机容量。

人均近7KW的光伏装机容量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?假设人口总数不变, 每人拥有7KW的光伏装机容量,那么届时中国将会需要累计9800GW 的光伏装机容量。也就是说,除去已有的约 253GW装机量,未来40年我们每年至少都需要新增约237GW的光伏装机容量。

 

看似繁重的任务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来说,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。人均7KW的光伏装机容量、累计9800GW的光伏装机容量,将深刻改变中国社会

 

中国计划在2060 年实现碳中和目标,在光伏产业的支撑下预计会提前5~10年实现。

 

 

 

近日,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《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》。

 

其中提出,加快智能光伏创新突破,发展高纯硅料、大尺寸硅片技术,支持高效低成本晶硅电池生产,推动N型高效电池、柔性薄膜电池、钙钛矿及叠层电池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应用,提升规模化量产能力。国泰君安研究报告指出,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理论光电转换效率高达33%,突破传统晶硅电池29%的上限,且采取叠层模式后,光电转换效率有望突破45%,在光伏领域具有诱人前景,有望掀起光伏领域新一轮技术革新。

 

据了解,光伏电池技术路线较多,目前主流的有三种,分别是晶硅电池、薄膜电池,和钙钛矿电池。从市场占有率来看,晶硅电池虽然是第一代光伏电池,但仍然占绝大多数,而钙钛矿电池则一直没有开启大规模商用。2022年以来,钙钛矿电池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,多家企业开始试生产。

 

据协鑫光电数据,100MW中试线生产的钙钛矿组件成本为1元/W,当产能提高至10GW时钙钛矿组件成本将降至0.5元/W,随着未来产能提升,钙钛矿组件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至0.3-0.4元/W,较目前PERC电池的2元/W的组件成本有明显优势。

 

目前单GW投资额约13亿,预计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以及规模效应,到2026年钙钛矿单GW投资额有望下降到6-7亿元,未来5年产业投资空间超200亿。机构预计,2023年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行业中试线扩产规模或达1000-1200MW,同比2022年的350MW增长近两倍。

 

值得注意的是,多家钙钛矿电池企业表示,2023年年底将开始规划建设1GW产线。这些产能投产后,钙钛矿电池将正式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。目前单结钙钛矿电池已有两条100MW量产线投产;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有2条试验线在建;全钙钛矿叠层电池已有中试线投产;铜铟镓硒钙钛矿叠层2021年底有研究院及产线投建。与此同时,近两年钙钛矿一级市场投资火热,腾讯、碧桂园及宁德时代等跨界布局钙钛矿行业。

 

钙钛矿电池的商业化路径方面,业内人士认为,可以借鉴晶硅电池的“起家”方法,从小的应用场景切入。王小博表示,晶硅电池最初应用于空间设备,之后逐渐进入通信、工业应用,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领域,最后进入了建筑光伏分布式电站、大型地面电站。

 


 

【声明】文章部分摘编自《未来碳中和与人类能源第一主角》,文章不代表通嘉科技立场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等存在问题,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通嘉科技进行删除或洽谈版权使用事宜。

联系我们

电话:  010-53359485

邮箱:  sales@grandhitek.com.cn

总部地址:  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鸿坤智谷产业园12号楼

河北基地: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南开发区环保产业园9号楼

湖北基地:湖北黄冈市黄州区华海大道15号

浙江基地:绍兴市滨海新区沥海街道繁荣路11号越兴科技园6号楼

深圳基地:深圳市坪山区兰竹东路8号多彩工业园2栋

在线留言

留言应用名称:
客户留言
描述:

微信公众号

邮箱

 © 2021 北京通嘉宏瑞科技有限公司  版权所有  京ICP备2021027189号   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 北京 

首页          关于          资讯          联系